“為什么學霸們睡得少還不犯困,我卻睡不醒?”
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簡單,有的同學也許小學、中學時就聽家長說過:“你以為人家真的跟你一樣?你知道人家背地里學了什么嗎?”所謂的“背地里”當然不是指當人一面,背人一面,而是指在那些可以供自己自由利用的時間中,學霸們都做了什么,以及他們是如何規劃時間的。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點:優秀的時間管理和符合本人情況的學習方式。
首先是時間管理。
一天24小時,每個人的時間總量都是一樣的,那么如何將有限的時間進行高效利用,需要考察的就是時間管理能力。時間管理是一個管理學術語,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的時間管理理論至今已經經歷了四代,時下比較火熱的是第三代:按照優先順序規劃目標,以及第四代:比起管理時間,管理個人更加重要。鑒于第四代的個人管理比較依賴于自律與自覺,這里我們只分析第三代,也就是優先順序規劃法。
優先順序,顧名思義,就是將未來要做的事按照輕重緩急進行排序。短期目標意味著近期就想看到成果,最優先,放到第一位;中期目標意味著目前并不著急,但已經進入航線,需要開始考慮了,放到第二位;長期目標意味著時間的積淀與事態的發展,是現在無法決定的,放到第三位。
舉幾個輕松的例子:
今天晚上想吃螺螄粉,這是短期目標,馬上就能完成;下個月月初是朋友的生日,該準備禮物了,這是中期目標,需要開始考慮;今年年底的圣誕節想和父母外出聚餐,但是餐廳還沒開啟預約,父母是否加班也說不定,所以這是長期目標,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其次是符合本人情況的學習方式。
大部分家長的思維似乎固定在了“學霸成績那么好,按照學霸的方式去學習,我家孩子一定也能成為學霸”,但是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霸之所以能成為學霸,是因為找到了契合度100%的學習方式,但這個學習方式和別人的契合度也許連50%都不到。所謂的“契合度100%”,并不是去完美復刻學霸和其他成功人士分享出來的學習方式,而是通過參考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為自己量身定做出一套專屬方案。
講一個編者的親身經歷。
大一英語考試,我和室友沒搶到自習室座位,就去教學樓找了間空教室復習。我本人高中的底子好,因此背單詞只靠朗誦,只要知道發音,我就能把單詞寫對。我在走廊里讀單詞的時候,室友也拿著書出來了,她說她也覺得讀比寫重要。我沒好意思明說,只旁敲側擊地告訴她:她的聽和讀非常出色,但是拼寫和語法有待提高。可惜室友后來還是堅持讀比寫重要,好在那只是一次小Quiz,在總評中占比不大。
“為什么學霸們睡得少還不犯困,我卻睡不醒?”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睡眠,而是“為什么學霸睡得少還不犯困”。對我們來說,學霸身上值得學習的并不是諸如“睡得少”這樣的表面現象,而是他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是如何要求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