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歸零,是考研人的噩夢。近日人大法碩復試,因在群里泄露題目,三十余名考研生被舉報,成績得分為零。舉報者的確無錯,但舉報不該是維護公平的唯一手段。
每每考完試,總有人喜歡扎堆討論題目,考研也不例外。4月7日,是人民大學法律碩士招生考復試的日子,考生會依次進入考場接受面試。面試時間較早的同學,在考完后,將考題分享給了同一個聊天群內的“戰友”,初心大概是想讓還沒考的同學有點準備。
這一分享,攤上大事。同在群內的某人截取大量有泄題嫌疑的聊天記錄,提交給人民大學,要求按規處置。人民大學查證后,做出“泄題者成績一律為零”的決定,引發軒然大波。
網友自動分成兩派:
“規則之外,還有人情”派認為,這群考研狗三戰四戰花費巨大精力,討論題目并無主觀惡意,明明是舉報者心機深沉,為一己私利陷害他人!
“人情之外,還有公平”派認為,透題給未考者,對已考完、不在群內、沒看到消息、并不想提前獲知問題的學生公平嗎?自以為是的善良,無形中損害多少人的利益!
泄題違規但情有可原,舉報無錯又稍顯冷漠。在人情與規則之間,還有沒有另一條解題思路?有的。
先考的考生在群內發言:戰友們,這次面試題略微刁鉆,是……
此時對該行為感到不適者可以:
①友善發言:我們簽了保密協定,不可以討論考題的哦~如果勸告被忽視,或不敢公開勸告,怕被群攻,也可以:
②私聊泄題者:透露題目萬一被舉報,下場不堪設想!
如此一來,既能將泄題的苗頭掐死在搖籃中,及時勸阻以免產生更嚴重的后果,也能最大程度維護選拔性考試的公平,盡量讓所有人都憑實力拿分。一言不合就舉報,很容易激化矛盾,使得人人自危,相互間的信任蕩然無存。舉報者也可能被心中的愧疚折磨,難以與自己達成和解,終日糾結于“我真的錯了嗎”。
舉報成為一種風氣,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并非好事。人情與規則不是死對頭,中國人最擅長中庸之道。這種中庸之道,可以運用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考試的時候,發現有同學作弊,你有兩種選擇:
①直接舉報,后果是同學成績被取消,受到學校處分;
②考完試后用寫紙條提醒或當面勸告的方式,希望他誠實參考。
扔垃圾時,發現有鄰居垃圾未分類,你有兩種選擇:
①直接舉報,后果是鄰居被相關工作人員罰款教育;
②上前幫助其分類,告知他不分類小心被發現,懲罰很嚴重。
看耽美同人文時,發現有人寫明星的尺度過大,你有兩種選擇:
①直接舉報,后果是整個網站被封,明星本人遭受網暴;
②私信作者,表明來意,請求刪改。
從規則上來說,選前者合理。但如果是我,我愿意選后者。無主觀故意的違規依舊是違規,會制造的不公仍舊會產生,不該用人情當借口。可也不該忽視人情的出發點,用冷冰冰的規則說事。維護公平的手段千萬種,舉報應當是最后一種。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考研動態信息,陜西文都考研會每天為大家更新詳細的考試資訊,預祝每位考生取得好成績,更多考研熱點相關內容鎖定文都考研動態欄目,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