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準備考研的萌新來說,最苦惱的問題之一就是擇校。不知道該如何擇校?如何評判本專業的考研院校的考研難度?眾所周知,每個考研專業都會有一個學校排名,大多數名校都赫然在列,那是不是排名越高的學校考研難度就越大呢?
其實也未必。今天就從幾個角度給你分析下,院校考研難度到底怎么看!還沒有確定目標院校的同學可以嘗試預估一下心儀的幾個學校考研難度,然后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
一、看分數
1.學校是不是自主劃線的學校
考研院校中,大多數學校的復試線都跟國家線走,但是也有自主劃線的學校,譬如那34所。
這些學校復試的總分線和單科線一般都比國家線高,普遍來說,線越高,上線越難。
(有的省市判卷會松,可能會有分數線虛高的,這個不是普遍現象)
2.復試分數線
國家線:國家線基本上是作為調劑生的參考,大多數院校的校線、院線是比較重要的。
校線、院線:要注意的是,復試線有校線和院線的區別。
學校給出的復試線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線。有的學校會有多個學院開設同一個專業,各個學院的院線可能不一樣。
了解近幾年的校、院線,可以大概的給自己定一個高分目標,預估自己根據這個目標作出多大努力。
3.本專業每年的最低錄取學生的分數是多少
大多數學校基本都會公布擬錄取名單,擬錄取名單里有學生的初試成績,可以看看每年初試最低學生的分數,大概在哪個區間浮動。如果這個最低學生的分數每年都超國家線二三十分,說明這個學校還是很難考的。
從擬錄取名單里還可以獲取一個信息,那就是擬錄取考生的初試成績的集中分數段,找到一個中間位置,選出那些壓分進錄取的分數,在自己的備考過程中避免自己的分數線在最低分之下而是向著中間位置努力,那就是你的奮斗目標。
你報考的學校的新錄取名單中最高分是400+、最低分是370。而你考的時候,你就不能抱著370的心態去準備,而是380這樣你才有希望勝出。
二、看數量
1.學校規定的專業課數目有多少本
一般來說,相對好考的學校專業課參考書目一般都比較少,基本五本以下,易于復習和找重點。
而那些要求高的學校,專業課數目大都在10-20本,知識點多,重點不好找,這無疑加大了報考的難度,要報考這些學校的同學注意。
2.本專業每年的招生人數是多少
大多數專業的招生人數基本都是不變的,大家在準備的時候,找下學校的招生簡章,看下近幾年每年都招多少人。
如果單個專業的招生人數在10個以下甚至只招收幾名的,說明這個專業競爭還是很激烈的,你需要掂量一下。
3.本專業內每年的報考人數是多少
這一數據有的學校會公布,能查到的話還是要看一看。
報考人數直接涉及到報錄比,報錄比越高,說明越難。
報錄比反應的是一個學校的熱門程度如何,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來你的競爭對手有多少。
當然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為走到最后的人不是很多。
舉個簡單例子,南京大學軟件工程的報錄比大概是6:1這還是擴招的結果,然后某個一本學校的該專業的報錄比是8:1看數據是前者好考,但事實并不是這樣。
原因就在于生源問題上,報考南開的一般都是自己出身學校很好,其科研能力強于一般學生,但也有個別特殊的,另當別論。
即便競爭人數不多,但是你的對手都是學霸,這么看來競爭壓力就出來了,也就是所謂的神仙打架,像新傳這個專業,380+的成群,所以一定要慎重選擇。
4.不要忘記推免人數
有很多同學認為推免人數與考研沒什么關系,推免人數與考研人數不沖突。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現在越來越多的985院校熱門專業每年有很多的推免名額,本身招收的學生少之又少,再加上推免生,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5.注意錄取人數
錄取人數是必須看的一個因素。我們從錄取人數中大概就能得知這個專業到底錄取多少人,再結合招生人數、報名人數推算一下報錄比,如果出現像華東師范大學某專業68比1的情況,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慎重考慮。
三、看比例
1.本專業的復試比例是多少
復試比也是多數考研人看中的一點。
教育部規定最低的復試比例為1:1.2,還有的學校復試比會高達1:1.5,甚至1:3,比如天津大學會計碩士,統招28人,然而進復試有319人,差額復試比為11.4:1。
復試比高的院校,只能說明一個情況:高分層次的人數扎堆,院校線參考價值不大,總之一句話,考高分就完事兒了。
2.一般情況下,最終成績包括初試占比與復試占比。
有的院校初試分與復試分比例7:3,也有6:4,因為重點部分在于初試成績,此類院校也會著重保護一志愿考生。
但是現在,也有很多高校已經越來越重視復試了,為了招收優質生源,某西部院校復試占比高達百分之60,學校不同,復試權重不一樣。此類院校也多不保護一志愿,慎重考慮。
以上就是查看一所院校考研難易程度比較客觀的因素啦。考研并不像高考,考研路上沒有老師的指導、同學們的督促。除了好好準備功課外,從院校、專業、資料選擇,到規劃制定及執行,其中還得額外關注院校招生信息的發布、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等等,這一系列內容都要及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