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由于今年憲法修改了一部分,加上大綱也調整了。需要注意的考點考生更需要細心記憶,縱觀歷年整套考研政治試卷,題目總體難度適中稍易,這政治考研分析題的解題思路各位考生也得提前好好了解,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政治全真模擬分析題及答案(一)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1.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對待科學的理論必須有科學的態度。恩格斯深刻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還指出,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我說過,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摘自《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網2018年5月4日)
請回答:
(1)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相關原理分析為什么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4分)
(2)“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對我們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有何啟示?(6分)
1.【評分細則】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主張,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運動中,主觀必須統一于客觀,認識必須統一于實踐。這種統一是認識和實踐的矛盾在發展中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1分)
所謂具體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要與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符合,它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所謂歷史的統一,是說主觀認識要同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客觀實踐相符合。由于客觀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所以,主觀認識也應是具體的、歷史的。客觀實踐變化了,主觀認識也應當隨之轉變。(2分)
科學社會主義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1分)
(2)“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體現了實踐創新為理論創新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要認識到:
①實踐創新為理論創新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相互關系中,實踐創新具有基礎性的意義。理論創新應建立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之上。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2分)
②理論創新為實踐創新提供科學的行動指南。理論創新不僅要以實踐創新為基礎,還要發揮科學的指導作用“反哺”實踐。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創新不能停。(2分)
③努力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指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之間存在良好的、積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實現。正確把握二者的創新關系,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使互動過程呈現良性運動狀態的基礎保障,也是順利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的關鍵。(2分)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全真模擬分析題及解析思路(一)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