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由于今年憲法修改了一部分,加上大綱也調整了。需要注意的考點考生更需要細心記憶,縱觀歷年整套考研政治試卷,題目總體難度適中稍易,這政治考研分析題的解題思路各位考生也得提前好好了解,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政治全真模擬分析題及解析思路(十一)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11.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憲法修正案草案,提請本次會議審議。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我國現行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治保障。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發展分別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四次修改。
2004年憲法修改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確定了新的奮斗目標。為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對現行憲法作出適當修改,使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成為憲法規定。
請回答:
(1)分析憲法的修改歷程所蘊含的認識論原理?(6分)
(2)材料憲法的修改歷程對我們的認識活動有何啟示?(4分)
11.【評分細則】
(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我國憲法的修改就是建立在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基礎上,是對我國實踐經驗總結的結果。(2分)
認識過程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首先,認識過程具有反復性。在認識過程中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資反復,才能形成比較科學的認識。認識發展具有無限性。對于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無限發展的。(3分)
我國憲法自1982年以來,在基礎的基礎上修改了五次,內容在不斷地更新,讓人們對憲法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充分說明了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1分)
(2)認識的運動過程和基本規律決定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要實現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具體的,即主觀認識要同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符合;歷史的,即主觀認識要同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客觀趨勢相適應。由于客觀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所以主觀認識也應該是具體的、歷史的。(3分)
我國的憲法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因為實踐發展了,我們的認識也需要不斷向前推進,從而達到認識與實踐歷史的、具體的統一。(1分)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全真模擬分析題及解析思路(十一)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