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20年應屆生來說,壓力比往年更大,據估計今年的往屆生占50%,報考人數可超過330萬。想上岸都特別難,更何況是985,211院校呢。要想成功上岸,必須清楚自己的位置,才是正道。這里任燕翔老師給出了答案,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致20考研黨:要想成功上岸,必須清楚自己的位置”的文章。
如果問學生:“你復習的怎么樣?”他永遠回答說:“我復習的不大行。”
去年好多學生,我認為他們能夠穩穩的上研究生,結果他們以為我是在安慰他們,要死要活要二戰。
為什么好多學生考前焦慮,我認為他們是評估標準出現了問題,他不知道自己符不符合招生條件和標準,也不知道自己在競爭對手中處在什么位置。
考研學生甚至拿本科學校作為標準。但高考的成績,反映的高中老師集體備課水平,而不是自己單兵作戰的能力。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想把考研變成一個可評估、可操作、可測量的技術化問題。
每走一步,都能知道自己處于什么位置,能不能夠著這個學校,要不要做調整。
01選擇專業院校
就業預期是選擇院校的首要標準。
比如我是歷史學出身,這個專業就決定了我要在講臺上度過下半輩子。
專業決定的是自己未來的生活狀態和精神氣質。如果選擇摻雜了情緒化的東西,結果就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任何一個專業成為職業時,是不會讓你輕松愉快的。
而院校和專業是固定搭配,學歷史學看學校名,學計算機看學校專業性。
02專業院校評估
評估專業院校的難度,主要看復試線、招生人數、專業課難度。
如果復試線高,但比較穩定,那這樣的學校是善意的。
但如果復試線一年比一年高,那這樣的學校未來的分數是不可控的。
招生人數過少,會出現很多不可控的東西。比如一個學校就招4個人,前面四個人考了400多分,你說你能不能上?
而如果學校招了二三十人以上,就可以容納偶然性。
專業課難度評估不是看參考書目,而是看真題。
真題如果是封閉的,你找不到,開放性又大,你怎么復習?
03你的位置感
你的位置感,不是看你的高中,也不是看你的大學。
而是看你的有效復習時長、深度復習時長、卷面分數轉化率和最晚時間節點。
深度時長決定了你能不能考上頂級的學校。
馬原15個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長,真題上應該能拿到4-6分,如果低于這個值,那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復習方法。
復習當中,最晚時間節點也很重要。比如馬原,臨考前復習肯定是不行的,到時只能給你臨終關懷了。
自身的位置感,不是超越自我,不是給自己打雞血,而是要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來確定自己的位置。
很多同學,復習的目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為了讓自己不恐慌。顯然是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上是“致20考研黨:要想成功上岸,必須清楚自己的位置”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任燕翔,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