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20年考研黨,為了考研能成功上岸,幾乎每天在圖書館一學就是10來個小時,效果到底怎么樣呢?因此,需要把握有效復習時長,它是衡量你能不能考上研究生的一項重要指標。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任燕翔老師怎么說。
【有效復習時長】
今天主要講有效復習時長和它怎么來度量。有效復習時長和名義上的復習時長是兩碼事。
名義復習時長簡單點來說是你坐在自習室里的時間,而有效復習時是一個評估自己能不能上研究生的重要的指標。
好多師兄師姐整天泡在自習室里面,忙得不得了,好像復習時間很長,但其實它的有效復習根本不夠。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名義復習時長是有效復習時長的三倍到四倍。
考研的學生總的有效復習時長要達到一千小時以上。如果是低于一千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長,考上研究生的幾率會一下子降下來。
什么叫有效復習時長?
怎么度量有效復習時長?
怎么能跟我的競爭對手比?什么情況下,會上不了我的目標院校?
【找到位置感】
這個階段,有的學生每天有效復習時長八個小時,都覺得不夠,而有的學生覺得四個小時就已經很多了。
其實有效復習時長是可以量化的。我來提標準,你來做比對。
今天要解決的是非常具體的問題,一個是度量,一個是比較。有了度量和比較,你的位置感就出來了。我們先來看度量。
【記錄有效復習時長】
在一天的兩個時間點,中午吃完飯和晚上臨睡前,分別記錄上午的有效復習時長和一天的有效復習時長。
不用頻繁的記錄,也不建議全部放在最后記錄自己的有效復習時長,更不建議用電子產品記錄有效復習時長。
中午記錄自己的有效復習時長,是為了根據上午的復習狀況,為下午的復習計劃做調整。如果一天只是臨睡前去記一下,可能上午的事情就記得不那么準確了。
為什么不建議用手機記錄自己的復習狀態呢,因為手機本身就是個誘惑源,記著記著就到微博上去了,到抖音上去了,到知乎上去了,回不來了。所以度量工具盡量避免電子設備,可以用紙質的。
記錄下自己復習遇到的困難和原因,不要單單腦子去想,我們大腦要處理更復雜的東西。別搞成抒情的東西,如實的反映自己的復習狀況,流水賬的方式來記錄。
【重點記錄的內容】
有幾個重點你要記下來:
第一個正式啟動復習困難和最后中斷的真實原因。
像我在記錄里面就有8點到8:45的灰色時間,不在學習也不在玩。
這段灰色時間放在學生那里,有些學生會覺得焦慮,會否定自己,一天都覺得自己很low。會記錄說自己今天狀態不大好,但這些都是感覺真實的原因,你要抽絲剝繭,把真實的原因寫出來,如實地反映自己。
還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就是中斷。你不可能早上復習到晚上,你的復習肯定會斷下來。中斷的原因是什么,也要記下來。
我中斷最主要的原因是電話和微信。有其他事務性工作進來了,影響了我原來的計劃,就是這些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務性工作,不停地打斷我現在工作。
以前別人叫我干啥,我覺得人家來找我了,說明我是可依靠的男人,所以都會幫別人去解決各種問題,最后正兒八經自己的事沒做。
所以你們要把中斷的真實原因寫出來,你們很多中斷的原因就是手機。記啟動困難和復習中斷的真實原因是為了接下來能夠延長有效復習時長。下一周我們講如何主動延長這個時長。
第二個要記錄的是復習的具體考點和復習的程度。
有些學生只記上午我復習了數學,下午復習了英語,晚上我復習了政治,到底是不是有效復習時長,我都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有效復習時長一定能回憶出復習的具體考點的名稱,如果你連考點的名稱都想不起來,那你這個復習就不叫有效復習。行尸走肉的狀態,是影響你考研最大的殺手。
除了具體的考點,你要寫上你的復習程度。這樣你第二輪再去復習的時候,就知道從哪個層級開始。
比如說,第一遍復習下來,我已經能把框架體系搞清楚了,那第二遍就不用去搞框架體系了。我們不少學生第二輪復習只是把第一輪復習重復一遍,第三輪再重復一遍。
正常的復習應該是第一輪復習形成一些成果,這些成果在第二輪復習的時候能夠累積下來,第二輪又形成一些成果,接著在第三輪累積下來。所以具體考點的名稱你要是都想不起來,我覺得你這個復習肯定不叫有效。
采取流水賬式的記錄方法,一個是為了接下來能主動延長有效復習時長,一個是為了檢驗是不是有效復習時長,兩個目的不一樣,最后的效果也不一樣。
【有效復習時長的橫向比較】
有人說老師我按你的要求記下來,不知道我的有效復習時長是多還是少,能不能上,要加把勁猛烈地去追,還是保持現在的狀態?這個時候你不是跟自己比,考研永遠是橫向的競爭。
考研永遠不是超越自我,你超越不了自我。
好多學生臨考前那天晚上玩游戲,他玩游戲覺得自己考不上了,壓力特別大,我就這樣了,玩一把死不了人,這是壓力極大的情況下的一種排遣。
該玩還是會玩,該墮落還是會墮落,挑戰不了自我。我們學過馬原都知道,人永遠是對立統一的,有積極向上的,就有消極墮落的。
你要是只有積極向上,沒有消極墮落,那不叫人。沒有人可以做到幾百天如一日,早上嚴格的要求自己,晚上嚴格的要求自己。
考研是一種往前的演進,主要是看你的變化大,還是你的競爭對手變化大。
有限勝利是考研的主題,不是超越自我。考研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你自己的話,那不精神分裂嗎?我把自己殺掉,考研就成功了。
哪怕你復習時長很有限,哪怕你最后復習的成果很有限,你都不用比過你自己,你只要比過那個人就行了。
我給出了一個指標,不能說完全精準,但是它可以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那就是1000到1500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長。低于一千個小時,我不能說你完全考不上,但是你的幾率就會打很大的折扣。
還有很重要的指標是單日有效復習時長。
現在這個階段是4到6個小時有效復習時長,屬于正常的水平,甚至偏上的水平。低于四個小時,你得找原因。
有效時長的增幅也是固定的。一般情況下,到9月份開始,單日有效復習時長是現在的1.5倍,人在壓力面前達到一定的范圍,它的動力就會增加。所以到9月份身邊人都在努力復習的時候,你的有效復試復習時長就要是現在1.5倍,到11月份的時候大概是現在的兩倍。
到了12月份,過分大的壓力會讓你的增幅變小,單日有效復習時長回到4到6個小時都有可能的。
按這個指標做橫向的比較,你就知道自己是到底是在研究生錄取標準之上,還是研究生錄取標準之下,位置就會非常的明確,方向也會非常地準確。
【總結】
這個是我想跟大家講的,如何來度量有效復習時長,以及如何來橫向比較有效復習時長,它不是唯一的指針,但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讓我們能定位自己的方位,知道自己現在到底是要快步猛跑,還是保持原來的節奏,還是可以稍微放松一點。
你們老是覺得我懶,說老師你什么都不著急,是因為我非常明確的知道我的位置,不用去猛跑,依然能讓我的學生所向披靡。
如果我沒有這樣的方位感,我是不敢對你們提這樣的要求,也不敢跟你們說政治死不了人,政治跟著我永遠死不了人,我不是騙大家。我有了方位感我才敢跟你說這些,你也要有這樣的方位感。
以上是“考研復習經驗:把握有效的復習時長,考研才能成功上岸”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任燕翔,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