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有的考生已經準備考研了,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準備期末考而不耽誤考研備考,這個問題回答似乎很難。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考研遇上期末考,文科生如何應對期末考?”的文章。
今天我給大家發一個文科版。人文社科對付期末考試比理科還要容易。
第一條,你別先抱著書自己在那傻復習。
你先想一想你的任課老師,他在自己的專業門類上哪個地方是擅長,上課的時候,哪個地方他是愿意多講一些的,哪個地方是一筆帶過的,我們就可以大致框定它的命題范圍。
老師真正在出題的時候,必定有自己偏好的地方。
而這個偏好就是我們最后期末考試前要去挖掘出來的。我當年就這么干,我的考試成績一直很好,但是我也是臨考前搞一下。所以命題老師的意圖一定要事先去揣摩。一個是跟他的專業背景相關,就是他自己本身哪一塊比較擅長。另外一個他有時候授課的時候,不經意會流露出來一些信息。
有的學校是不準老師給學生劃范圍的,也不準老師把最后的題目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告訴學生。
但是實際上,誰會愿意讓學生接下來又是重修又是補考的,自己也麻煩,對吧?
考試的題型老師也會告訴你,他不會不告訴你題型的。
01
這個題型告訴你,分值告訴你,我們就可以根據題型來復習。一般人文社科的考選擇題的少,考主觀題的多。
有兩種題型要特別重視,一個叫名詞解釋,一個叫簡答,這兩個沒什么可緩和的空間。你會做就是會做,不會寫就是不會寫。
所以如果你考人文社科的期末考試,最后是有主觀題的,并且是有名詞解釋和簡答的,你優先去背名詞解釋和簡答,一般這兩種題型都是中等規模的考點。
什么叫中等規模的考點?
某一章某一點甚至某一節不大可能考名詞解釋,他在這個點下面再細分,細分出來某一個小目這種類型。
他不可能讓你長篇大論,如果這個問題三句話四句話講不清楚,沒可能靠名詞解釋;三四句話能講清楚的,才有可能考名詞解釋。
簡答要不就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跟名詞解釋差不多,要不就是那種條目性知識。什么,第一第二第三,這個時候你只要背總結句,不用把后面全背出來。
所以題型很重要,如果它的名詞解釋和簡答,至少過關是很容易的。
而論述對背誦精度的要求反而沒那么高。論述主要是看你結構完整不完整,充填是否豐富。
比如說考到某個地方的經濟文化,你不能把經濟答的特別詳細,文化這塊不答了。如說我們考政治考五位一體,你經濟政治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這五個部分你都得給我,你不能有缺腿,有缺腿論述肯定就分數就低了。
也不能單單寫個總結,你得有充填。但充填他不需要你真的按照書本一點一點去摳,你可以有自己的表達。
如果要考選擇題的話,你看一看選擇題是什么類型?有的選擇題是純認知性的,沒什么方法,把書翻一翻。如果選擇題是推理型的,這個時候你要邏輯要清晰。
所以題型對我們文科的期末考試來說至關重要。名詞解釋和簡答靠背誦,老師給我精度要求很高的,論述完整性最重要,充填最重要。選擇題你看一看它是認知性的還是推理性的。
02
然后還有大家要特別注意的,你文科的考試絕對不能臨考前一兩天去復習,你起碼留一個禮拜。
為什么?因為人一天復習同一個類型的知識,有飽和時間的,跟考研是一樣的。背個三個小時背不下去了,你可以換一個學科,但你不能同一個學科說兩天干完,跟我們考研政治是一樣的,你拖到最后臨考前你搞不完。
你把它放在不同的時段,每個時段搞一點,最后的時長不會比你臨考前一天突擊要長,但是它的效果好,你不能說最后一天14個小時,我把西方經濟學搞定,你把它分個七天,一天兩個小時,你就能把他們復習的差不多。
一般情況下臨考前一天來復習,掛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他考的還有一定難度,還有一定區分度,不是所有人都水過的話,你別這么干。
再有就是背誦的東西你得有輸出,你得跟你的同學之間交流,互相問問題,要有輸出,要有交流,你才知道自己到底背的怎么樣,有的學生有的地方根本就沒背出來,然后他覺得自己背出來了,全是幻覺。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考研遇上期末考,文科生如何應對期末考?”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