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記憶規律的第一條就是它是有錨點的。
我看到好多學生對于遺忘特別的恐懼和害怕,我怎么記了就忘了?你記進去的東西完全記住了,一點都沒有遺忘這不可能的事情。
有遺忘,然后才有記憶。遺忘塑造了記憶,不是說遺忘跟記憶是對立的,是你記了一堆的東西,然后把那些你覺得不重要的,東西給遺忘掉了,剩下的那些就變成了記憶。
你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能記得的那些事,是因為你把童年大量的事情都忘掉了,所以他才會凸顯出來。
所以遺忘本身是塑造回憶,這是一個記憶規律。人如果什么都能記得,就等于什么都不記得。
所以我們在復習完一段功課,看完一段書之后,肯定是有一些東西會遺忘掉,而有一些東西留下來了,留下來的東西就叫記憶錨點。
02
記憶錨點每個人是不一樣的,個體的差異性非常大。
同樣去聽一門課,同樣看一本書,有的人看到的是這個,有的人看到是別的,學生聽我講課,有的聽到的是精髓,有的是皮毛,沒關系,沒有高下貴賤之分的。不是說你聽課就不行,他聽課就行。
03
因為我們最后記憶的形成就是圍繞這些錨點展開,錨點到底是什么不重要。
比如,你聽完我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記的都是雞毛蒜皮的趣事。沒關系,你最后的記憶就是圍繞這些趣事展開的。
另外一批學生,他聽完之后記的是線索,記的是重大歷史事件,沒關系,他最后的記憶就是圍繞那些重大歷史事件展開的,最后都能形成相對系統的記憶。
但是沒有錨點很可怕。
有的學生聽完我的課告訴我,老師,我什么都沒記住?他告訴我他沒有錨點,過了一段時間,他真的沒有錨點,什么都記不住了,為什么?因為他覺得錨點太low了,不夠高大上,被他清除了。
你千萬不要有這樣的高低貴賤之分。錨點會成為你接下來完整記憶的最初的核心,它會慢慢圍繞這個錨點一層一層往外展開的。
我們的記憶從來都不是均一的。
有學生在不停的否定自己的記憶,否定自己,重建體系,來回做著同樣的無用功。
形成記憶錨點非常的重要,記憶永遠是在以往的過程當中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碎片,這些碎片就是接下來相對系統的記憶形成最核心的點。
所以各位一定要珍惜這樣的記憶錨點,比如說我讀小說,我的記憶錨點跟別人就完全不一樣。我讀半生緣的時候,我的記憶錨點是一條黃魚,中間被去掉了,魚頭魚尾拼在一起,我的記憶都是圍繞這條被去掉中間的魚展開的。
但我記得比別人都牢,這里面所有的橋段我都記得,但我這個記憶錨點也很low。
所以千萬不要對自己的記憶錨點進行清理!千萬不要因為這個錨點太low了,就把它清理掉。
第二個,我們有的學生覺得我背了又忘了,背了跟沒背的一樣,尤其是到臨考前,告訴我腦子跟水洗的一樣,什么都不記得了,要不要重新再背一遍?
這個時候其實并不是什么都不記得,而是你的記憶沉睡了。記憶沉睡和沒有記憶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學生到考場上說,我在考場上又想起來了,但是我沒上考場之前,我就覺得要死要活。
如果你真的什么都沒記,不可能看到題目,又覺得自己記起來。那是記憶沉睡。
喚醒沉睡的記憶,時間是很短的,而且是可控的。所以不要因為記憶沉睡而否定自己的記憶,然后最后甚至不記了,你們背單詞不就這樣嗎?背單詞背了記,記了忘,你記了遺忘了,那個叫沉睡,你沒記,你不可能形成回憶的。
喚醒記憶的話,其實有很多種方式,重復只是其中的一種。
扁平化的知識適合用重復的方式來喚醒。什么叫扁平化的知識?就知識之間沒有什么層級的,沒有上下級之分的,像單詞記憶,它就屬于扁平化的記憶。
但是體系化的知識不大適合用重復的方式來喚醒,可以用設問刺激,用題來檢驗,用題來喚醒,用不同角度的考察來喚醒。
所以喚醒記憶不單單是有重復這樣一種方式,喚醒記憶可以有多種方式,得看他的知識類型,如果知識類型是扁平化的,那就適合用重復的方式。如果是體系化的,那你用設問刺激不停的刷題,不停地相互問難,來讓你的體系化知識蘇醒。
不管是哪一種,它都比你當時初記的時間要短得多。所以不少學生到10月份9月份完成第一輪復習,然后告訴我來不及了,第一輪復習搞了四個月五個月,第二輪復習來得及嗎?兩個月完全來得及,因為你第一輪復習之后,第二輪喚醒他的時間只有第一輪的1/6左右。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 怎么背書不容易忘?掌握記憶規律讓你記憶事半功倍”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任燕翔,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