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網上報名時間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預報名時間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馬原沖刺考點梳理:馬克思主義時空觀(一)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對于運動的內涵簡單來說運動就是一切變化,變化和運動的內涵是一致的,當我們形容個別事務的改變用變化,而形容整個世界的變化則是用運動,也就是說運動是標志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
對于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的理解要從兩個角度。從運動的角度說,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也就是說沒有不運動的物質,物質都是要運動的,如果一個物質不運動那他是不存在的。這里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都是在說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運動就沒有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如果脫離運動談物質,那就是形而上學,因為不運動就是絕對的靜止。從物質的角度看,物質是運動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著,我們叫做內容和主體,物質是運動的內容和主體。世界上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都能找到物質載體,設想無物質的運動那就是唯心主義。而對于精神運動來說它是對物質運動的主觀反應,都能找到運動的載體。列寧說世界上除了運動以外的物質什么也沒有,表明世界上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運動,精神運動也根源物質運動。也就是說運動的載體主體要不是物質要不是精神,如果主體是物質的話是唯物主義,精神的話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運動,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主觀反應;唯心主義認為,世界上所有的運動都是精神的運動,物質運動是精神運動的客觀反應。
我們在談運動時還要研究靜止。這里的靜止和形而上學的孤立的靜止的觀點是不同的。形而上的靜止是絕對的,而我們要講的靜止是相對靜止。在絕對和相對這對范疇里絕對就是無條件的意思,任何條件下都成立,靜止是相對的意思,相對是有條件的意思,只有滿足一定條件才成立。形而上認為在任何條件下都是靜止的,馬克思主義運動觀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是有靜止狀態的。靜止的概念就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這里一定條件就是在強調靜止不是無條件的,它是一種特殊狀態,而不是普遍狀態,一種是空間位置暫時未變,比如我與你們相對靜止,空間位置沒變,如果否定了靜止的這種特殊狀態,認為物質只是一直運動的話,那就永遠是白天或者是黑夜;另一種是根本性質沒有變,就是量變的意思,也就是沒有發生質變。
靜止與運動的關系是兩戶區別又是相互聯系的。運動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變動性、無條件性;靜止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運動與靜止可以說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對立統一的,是相互包含的,相互滲透的;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靜止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如果割裂了聯系只看到了靜止,沒有看到運動,那就是形而上學不變論。比如芝諾的飛矢不動理論,他認為一個劍射出去是不運動的,因為他飛過去是由一個個瞬間組成的,也就是他表面上是運動,但實際上是一個個靜止的瞬間組成的,所以說是飛矢不動。在這里他就是只看到了靜止,沒有看到運動,是形而上學不變論。而看到了運動,沒有看到靜止,就是相對主義詭辯論。這種否認靜止存在,認為一切都是在運動的,我們什么都不能把握,整個世界轉瞬即逝,不能區分事物間的區別,因此,我們不能割裂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馬原沖刺考點梳理:馬克思主義時空觀(一)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