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只剩下二十來天了,都復習的怎么樣了?考研政治較其他科目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考前建議各位考生一定要過一遍復習過的知識點,節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毛中特考前預測考點錦集第七節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從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
中心議題: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著重地討論了在現在形勢下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城市的問題。
會議主要討論:
①提出了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戰斗隊,同時又是一支工作隊。
②轉折一: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到城市,必須把恢復和發展生產作為黨的中心任務。
③轉折二:指出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
④闡述了全國勝利后的基本矛盾和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別重點分析了當時中國的五種經濟成分的發展狀況和黨必須采取的正確政策。
⑤毛澤東估計了新形勢,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彈”的襲擊,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務必繼續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引導個體經濟朝著集體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指出建國后繼續加強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重大意義:確立了革命勝利后建設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藍圖,并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論上作了準備。
·1949年6月《論人民民主專政》--建立新中國的偉大綱領
完整的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和政策,進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文中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特征是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
第二、人民民主專政的領導者和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和工農聯盟。(領導者和階級基礎是決定國家政權性質的關鍵因素。)
第三、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和任務。
第四、人民民主專政的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議。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
其中規定:“中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
“國家調劑國營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
“使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民族政策是,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反對帝國主義和各民族內部的人民公敵,
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各民族友愛合作的大家庭”。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則是,保障“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在人大制定憲法前,它具有臨時憲法作用,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憲章。
附:1949年10月1日,中國成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的社會形態)1949—1956。
49年以前的國內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49-53年的國內矛盾: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殘余的矛盾。(土改沒完、
53-56年的國內矛盾: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56年以后的國內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附:1950年2月14日,毛澤東訪問蘇聯期間,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有關協定。
附:195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全國人口多數的新解放區農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毛中特考前預測考點錦集第七節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