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這科考點難點,該背的,該記得,都說說自己記住多少了?距離考研就剩下二十來天了,趕緊記,政治史綱相對有邏輯的。政治這塊背誦史綱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千萬不能記混了,一定要靈活運用知識點。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土地革命戰爭的發展及其挫折
(1)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江西省瑞金縣葉坪村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土地法令、勞動法等法律文件;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當選為主席。
(2)土地革命戰爭的嚴重挫折從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左”傾錯誤先后三次在黨中央的領導機關取得了統治地位。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傾盲動錯誤,認為革命形勢在不斷高漲,盲目要求“創造總暴動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地認為中國革
命乃至世界革命進入高潮,盲目要求舉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攻打武漢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陳紹禹(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其主要錯誤是:在革命性質和統一戰線問題上,混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將反帝反封建與反資產階級并列,將民族資產階級視為中國革命最危險的敵人,一味排斥和打擊中間勢力。在革命道路問題上,繼續堅持以城市為中心,將準備城市工人的總同盟罷工和武裝起義作為共產黨最主要的任務;指令根據地的紅軍采取“積極進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在土地革命問題上,提出堅決打擊富農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主張。在軍
事斗爭問題上,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在黨內斗爭和組織問題上,推行宗派主義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方針。
在20世紀30年代前期、中期,中國共產黨內屢次出現嚴重的“左”傾錯誤,其原因一句話,不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
王明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惡果,就是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長征。
2.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
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經過激烈的爭論,多數人同意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意見,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的錯誤。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并委托張聞天起草《電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會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分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博古任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全權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會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是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聯系中斷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枚關的轉折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3.紅軍長征的勝利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先后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的長征勝利結束。
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高、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一結束,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就開始了。
4.總結歷史經驗,迎接全國性抗日戰爭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毛澤東、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
1935年12月,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批判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對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統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問題。
1936年12月,他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部著作,總結土地革命戰爭中黨內在軍事問題上的大爭論,系統地說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諸問題。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實踐論》、《矛盾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揭露和批評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錯誤,深入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地闡明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進行的理論工作,對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和思想路線進行了撥亂反正,從思想上、理論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他們滿懷信心地去迎接即將到來的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