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這科考點難點,該背的,該記得,都說說自己記住多少了?距離考研就剩下二十來天了,趕緊記,政治史綱相對有邏輯的。政治這塊背誦史綱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千萬不能記混了,一定要靈活運用知識點。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國民黨政府處于全民的包圍中
1.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1)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和部署,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主力為東路,挺進蘇魯豫皖地區;陳賡、謝富治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為西路,挺進豫西。三路大軍相互策應,機動殲敵,迫使國民黨軍處于被動地位。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由此揭開。與此同時,各戰場陸續轉入進攻,構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的總形勢。
(2)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標志著中國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2.土地改革與農民的廣泛發動
(1)從《五四指示》到《中國土地法大綱》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其基本內容是要堅決地支持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采取各種適當方法,使地主階級剝削農民而占有的土地轉移到農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農參加運動,絕不可侵犯中農土地;一般不變動富農土地,對富農和地主有所區別;不可將農村中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的方法,運用于城市中反對工商業資產階級的斗爭。這就將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7月至9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和通過了《中
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
(2)土地改革運動的熱潮
全國土地會議以后,解放區廣大農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習慣稱“土改’)運動的熱潮。經過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獲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覺悟和組織程度空前提高,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工農聯盟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土地制度改革,是從根本上摧毀中國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土改運動的發展表明,解放戰爭在勝利推進的同時,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深入發展。經過這個運動,農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自身利益的堅決維護者,因而自覺地在黨的周圍團結起來。這就為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3.第二條戰線的形成與發展
(1)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經濟危機
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民主運動也迅速地發展起來,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
(2)學生運動的高漲
1945年年底,昆明學生發動了以“反對內戰,爭取自由”為主要口號的一二一運動。
1946年12月30日,為抗議駐華美軍強暴北京大學先修班一女學生,抗議駐華美軍暴行的運動(史稱抗暴運動或一二·三O運動)由此掀起。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發了反饑餓、反內戰運動(史稱五二O運動)。隨后,這個運動迅速擴大到上海、杭州、武漢、廣州等60多個大、中城市,學生罷課、游行同工人罷工、教員蕓教等各階層人民的斗爭匯合到了一起。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