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這科考點難點,該背的,該記得,都說說自己記住多少了?距離考研就剩下二十來天了,趕緊記,政治史綱相對有邏輯的。政治這塊背誦史綱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千萬不能記混了,一定要靈活運用知識點。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馬原必背考點:文化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文化”一詞來自拉丁文Colere,原意是土地耕作及加工成果。作為哲學范疇,“文化”一詞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的有目的活動的結果,即人們在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中創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以及社會的風土人情、習俗、風尚等一切“人化”的事物;狹義的文化概念,是指意識形態或觀念形態,僅包括與精神生產有關的觀念形態。正如毛澤東所說,“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也是從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上使用文化這一概念的。本節所說的文化,是指與經濟、政治相對應的觀念形態的文化,即狹義的文化概念。
文化結構是指哲學、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觀念、宗教觀念、藝術等社會意識的聯結方式。與政治上層建筑相對應,文化結構又被稱為思想的上層建筑或觀念的上層建筑。在階級社會中,觀念形態都具有意識形態性,所有文化結構又被稱為意識形態的上層建筑。
社會意識的發生和意識的發生時同一個過程,意識本質上是社會性的意識,意識的發生也就是社會意識的發生。如果說二者存在著差異的話,那么,差異就在于,意識可以只在個人頭腦中盤旋,它必須在人們之間的精神交往成為人們共同的意識時才能稱為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發生首先是一種分化。意識作為人的精神活動本來就是從渾然一體的人的活動中分化出來的,社會意識則是人的意識進一步分化的結果,而且社會意識本身也日益分化開來,產生了各種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屬于社會意識范疇。作為一個哲學范疇,社會意識總括了人的一切意識要素、觀念形態以及全部精神現象及其過程,它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的過程。”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社會關系、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馬原必背考點:文化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