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研的同學們,如果你能輕松做對近期模擬試題中的題型,說明你基礎知識掌握的很牢固并且有良好的推理能力,2019考研不用太多擔心選擇題,只要堅持住,最后20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蔣中挺每日測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知識點,如有需要及時加入陜西文都19考研交流群。
【20天20題之七】
1.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今年4月,習近平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
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極大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上下求索、銳意進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與時俱進、一往無前,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
材料2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哪些深刻變革、取得了哪些輝煌成就,你心中有“數”嗎?近日,在央視網舉行的“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系列論壇第一場活動邀請了中央改革辦、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五部門負責人,通過主題宣講與在線答問,與網友共話改革開放。各位部委負責人通過詳盡的數據,曬出一份份實實在在的改革開放“成績單”,勾勒出4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的壯麗圖景。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穆虹列出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數據。40年來,我國實現了年均增長9.5%的經濟增速,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至82.7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球的份額由1.8%提升至15%左右。220多種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元,躋身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轉變到全方位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連維良用數據進一步闡釋了經濟社會發生的偉大變革。經濟體制上,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現代市場體系逐步健全,97%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經濟結構上,消費、投資、出口更趨協同,2017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人民生活上,居民收入連續跨越式提升,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71元,2014年突破2萬元大關,目前正向3萬元臺階邁進。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升。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傅自應描述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的歷史性跨越。貨物貿易總額增長近200倍,達到了4萬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從小到大,累計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幾乎是從零起步,現在存量超過1.8萬億美元。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商品消費規模全球第二、服務貿易總額全球第二、實際利用外資流量全球第二、對外投資存量全球第二。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1)“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如何實現偉大的轉折的?
(2)結合材料2,談談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上進行了那些改革創新才帶來了上述變化的?
【答案要點】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斷然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會后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2)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體制的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以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逐漸推廣開來,此后,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隨后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由此打開了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深化,是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每日測試】
(多選題)1.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明確提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的這一系列重要論斷,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黨的十四大根據改革開放實踐發展的要求和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特別是1992年初南方談話的精神,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實踐和理論上的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要點有()
A.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劃分社會制度的標志
B.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C.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
D.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優化市場供求結構
【答案】ABC
【解析】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實踐和理論上的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要點有:一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劃分社會制度的標志,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等于資本主義;二是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各有優勢和長處,社會主義實行市場經濟要把兩者結合起來;三是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可以和不同的社會制度結合,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色所在。據此,ABC可入選。D選項是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觀點,本身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蔣中挺每日測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