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初試遇到不會的題目一樣,復試可能也會遇到不會的問題。只是復試時的場面更直接,沒有緩沖的余地。那么,復試面試遇到不會的問題怎么辦呢?這樣做或許成功率會更高!
總結出來呢,不會的情況大體分為三種:完全不會;只會一點兒;會一部分。以下針對不同情況我們一一解決。
01、完全不會
有學長用親身經歷告誡小伙伴,這種情況確實是非常慘烈的。
場景回放:由于本慫人極度緊張,所以面試時不出所料的腦子打結,在提問基礎專業問題階段我就翻車了,當老師問出的那一刻我還暗自慶幸,因為我絕對記得!但實際情況是“我自信的張嘴,然后…成為一個自信的麻瓜”,因為張嘴的一瞬間突然大腦空白完全忘記答案,我在大腦里瘋狂搜索殘存的記憶,但是越緊張反而越沒辦法動腦,面試老師好心的給了我足夠的思考時間,但是腦子不爭氣,這一問題的失誤給面試打了很大折扣。
解題技巧:首先千萬不要像這位學長一樣在實在回憶不起來或確實不知道的時候完全不張嘴。盡量避開較長的冷場時間,可以委婉表示"各位老師,之前這方面的內容我關注少,實在是不清楚,但是面對一個問題時,我會以怎樣怎樣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有怎樣的先后程序、查詢途徑等等",讓考官看到你的學術思維,切忌為了不冷場而瞎說一通、不懂裝懂,這樣非常容易露餡,考官追問幾個問題就能把你“咬死”,不要拿學術誠信開玩笑。實在連思路都沒有,也可以說一句“這個問題我確實不是很清楚,請老師賜教”,那也是比等老師給你答案要好一些的。
02、只會一點兒,可忽略不計
專業內容那么多,文獻、期刊也很多,考生沒有面面俱到的復習也是可能的,有些問題可能無意間看到過,但是并未多關注,所以被問到的時候腦子里只有零星半點的內容,這種時候穩住心神,可以誠實的表示“對該問題了解較少,但是我會在面試后去查一下,加深印象和了解”,然后談談你是在何處看過或了解過,那一篇文獻或者那一章節大概是闡述什么內容,通過你引出的新內容,考官也許會轉移問題焦點。同樣的,可以給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讓考官知道你有“搞學術的思維和能力”。
03、會一部分
能夠會一部分也已經不錯了,一方面你不是完全沒得說,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你知道的一部分巧妙的轉到你熟悉的領域??梢韵汝U述自己了解的部分,誠實表示自己所知有限,但是圍繞這個問題的其他某某話題你比較了解,或者某一觀點正好是該問題的對立立場,你對此比較熟知,或者題目中出現的某個知識點是比較熟知或者感興趣的,可以把話題慢慢往自己擅長的領域上去靠近,把戰場拉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
能夠順利回答完所有的問題肯定是非常棒的,但是遇到不會的問題也屬正常情況,不要因此慌神或是泄氣。上面學長的面試是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如果不是初試的筆試成績自救,那結果一定是非常慘烈的。
所以第一:不要過于緊張,緊張非常影響發揮,面試不像筆試,筆試你磕磕絆絆寫完沒有關系,寫對就可以,但是面試你回答得很結巴就有點危險,而緊張除了影響腦子的運轉也會影響嘴的運轉,導致說話時虛詞很多,類似于“額…”、“嗯…”、“這個…”,表達不流暢。
第二,即使是不會,完全不會,也不要選擇最糟糕的應對方法——“閉嘴”,一句話也不講很致命啊,即使你腦子轉的飛快在思考,但是考官也不可能撬開你的頭蓋骨啊,所以記得接話。針對自己的情況,能說一點是一點,只要不扯謊、不瞎掰都比完全不張嘴要好。
ok,說了這么多,小編還是希望大家盡量都不要遇到這種情況,因為面試的失誤會在你出考場開始折磨你無數次,而想避免這種情況辦法就是好好準備,實力傍身才最安全。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