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成績將公布,如何判斷自己是調劑還是準備復試面試?
-
點擊量:
關鍵詞:
發布時間:2020-02-17 16:54:56
距2021年考研倒計時
天
1.抓住不確定中的確定的內容
2月10號,遼寧省高校率先公布了初試成績,其他地區也會在2月20日之后陸續公布成績。不少學生公布成績前賭咒發誓說只要成績出了就安心準備復試,結果現在又在糾結國家線和初試排名了。擔心過不了國家線,復試準備沒有意義;擔心過了國家線,排名進不了復試,準備了也沒有意義。還有一些學生告訴我復試形式不確定,可能是網絡復試,復試時間也不確定,可能會推遲。所有這些匯聚在一起,就一個中心意思:我啥都干不了,因為不確定。
其實除了考研初試這種標準化考試確定因素比較多以外,人生面對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不確定因素居多。即便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依然可以在其中找到確定的部分,提前行動,正確更好的結果。比如復試的形式不確定,但是復試不可能取消是確定的,而且不管哪種形式的復試,都會涉及到你的學術研究計劃、設想,這是確定的。那你至少可以準備下自己的學習經歷介紹以及未來研究計劃。
另外,不確定因素也不是完全不可知,有些因素就有一個波動的范圍,比如國家線是不確定的,但如果你的初試成績距離去年的國家線低總分低10分以上,單科低5分以上,那你要考慮的就不是復試了,而是二戰還是工作。
抓住不確定中的確定內容,評估不確定因素的波動范圍,我們就不會一邊焦灼的等待,一邊無事可做。
2.個人學習經歷和研究計劃的準備
無論你是專碩、學碩還是非全日制,都叫研究生,學術研究肯定是復試的主題。在復試前,至少你要準備兩樣東西,一樣是本科學習經歷,一樣是研究生的研究計劃。學習經歷可以讓老師知道你之前都干了啥,底子好不好,會不會砸在手里。而研究計劃體現的是你對專業研究的總體認識和你的研究興趣,可以讓老師知道的研究資質,好不好帶。你們都認為選導師很重要,反過來導師也害怕招了個不靠譜的,砸在手里帶不出來。
一般學習經歷不要太復雜,講清楚你本科階段修習的專業課程,有實習的把實習經歷寫上,有語言優勢的也寫上。再有就是有沒有參加過科研項目,校級及以上的,有沒有發表過學術論文,有沒有協助老師進行過教學實踐。有就是有,寫清楚你在里面干了啥,別寫個你參加某某國際學術會議,結果只是做個會務。你就寫在某某國際會議中做會務,不丟人。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如果沒有科研經歷、教學實踐的,不要去胡亂編,很多人都沒有。如果你是跨專業考研的,一定要能說清楚為什么你要跨考到現在這個專業,不能只說興趣,太虛了。也不要直接說因為好考,不考數學之類的。因為你這么說,讓老師根本沒法接話。你可以從專業指向的就業來描述,說專業指向的就業比較適合自己。另外跨專業的,至少要準備兩本讀過的專業著作,并能說出自己的心得。
研究計劃是很多人比較頭疼的,不知道從何入手。一般研究計劃首先要確定一個研究領域,或者叫研究方向。這個領域不能太寬,你一個碩士做不了太大的研究題目的,所以領域窄一些,不要寬泛。然后就是說明自己為什么研究這個方向,要有一個簡要的研究綜述,說清楚這個領域以往有哪些重要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還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突破的。
3.聯系導師
聯系導師一般在初試成績公布之后,用郵件的方式,在院系網站上一般能找到,如果哪都找到聯系方式,那說明這個老師不想被打攪,就別四處打聽了。聯系導師有好處,但是聯系不上也不意味著有多大損失。切忌不要給導師家庭電話致電,至少我非常反感,郵件沒回也不要打,撐死給他辦公室去個電話,或者給他手機發個短信。也不要一個老師沒回郵件,給同教研室的其他導師挨個群發聯系郵件,他們之間一交流,你會很尷尬的。聯系導師,講究的是順其自然,不消極,但也不鉆營。
有人還糾結聯系大牛好,還是聯系中輕年教師,這個看你以后想跟誰了,我一般會選擇中青年教師。他們可能還不是博導,對碩士培養還是很重視的,缺點就是學術人脈和學術資源不如大牛。
聯系導師郵件的內容也不宜太長,沒人喜歡看長篇大論,自己是誰,學校、專業,初試成績,適當表達下仰慕和好學,要是讀過這個導師的書和文章,提一下。
還有3天,各省會陸續公布初試成績,我希望20號之后你們問我的更多的是行動層面的技術性問題,而不是焦慮情緒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