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開大學2018年拔尖創新學生遴選結束。南開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金柏江介紹,2018級本科生中,有3000余人報名參加本年拔尖創新學生遴選,入選人數為報名總數的19.3%。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南開大學2018年拔尖創新遴選3000余人報名,入選19.3%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本次遴選中,最火爆的是經濟伯苓班、經管法班、數學伯苓班、金融特色班、化學伯苓班,其中競爭最激烈的經濟伯苓班是百里挑三,錄取率為3.13%。
伯苓班:讓尖子生“冒出來”
在南開,伯苓班難進是出了名的。今年開始,伯苓班的遴選零門檻面向全體本科新生。“參加伯苓班的遴選,相當于多一次選專業的機會。”南開大學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伯苓學院副院長段文斌說,“今年的化學伯苓班,一名商學院的學生脫穎而出,只要學生能通過層層考核,學校不設限。”
不設門檻的開放包容,背后是伯苓班一整套成熟的“選鑒結合”培養體系。一旦入選“伯苓班”,就意味著接受“鑒別”:每學年末對學生實行末位淘汰、動態調整,當學生難以達到伯苓班的標準時,須轉入相同專業的普通班級完成學業。“優秀的學生不是人為‘拔’出來的,而是會在適宜的環境下自己‘冒出來’。”段文斌說,“伯苓班‘選’‘鑒’結合、不拘一格地選拔方式,是根據學生的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將真正適合伯苓班培養定位和培養方式的學生‘選’出來;為拔尖學生‘冒’出來創造條件和營造環境,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成效。”
復合班:學科交叉育人才
今年,南開大學首次推出PPE(哲學—政治學—經濟學)項目,面向全體2018級新生展開遴選。今年共有193人報名,遴選出了來自12個學院的30名學生。這些學生將同時修讀哲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經濟學3個專業的主要課程,獲得“法學+哲學”或“法學+經濟學”雙學位。
服務國家開放戰略的“通用+非通用”本科人才培養項目也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學科交叉范圍。“通用+非通用”項目,是非通用語專業與人文社科專業復合型國際化本科人才培養項目的簡稱。今年在小語種(包括俄語、德語、日語、意大利語)和歷史學院、經濟學院、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旅游與服務學院、漢語言文化學院本科新生中遴選。該項目共有222人報名,96人通過遴選,錄取率為43%。
特色班:探索大類培養
南開大學今年共推出藥學、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城市管理、新材料、國際金融、環境健康和光電科學等8個特色培養班,面向全校新生進行“二次選拔”。學院特色班采取小班化、國際化、導師制的模式,致力于培養綜合素質高、基礎理論扎實、創新實踐能力強、國際化視野突出的優秀本科生。同時,以往既有的若干中外合作辦學班也為學生多元復合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特色班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尖子班、拔尖班,而是為將來走向大類培養探索道路。”段文斌說,“本科教育一定不能脫離具體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不能脫離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我們以往專業有一些設置得太細,本科專業過度細分,往往導致人才成長空間收窄。實際上,本科生的人生還遠未定型定向,最好根據專業特色和學生成長需求科學培養。”段文斌介紹,將來南開的本科教育將從大類招生向大類培養發展,向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重創新發展。突出各育人要素和環節的結合與融合,力避板塊式拼接和模塊化疊加。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南開大學2018年拔尖創新遴選3000余人報名,入選19.3% 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