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石景山區政府聯手舉辦北京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揭牌暨新設博士后工作站授牌大會,展示了部分設站單位的博士后工作成果。
當天,市人社局對今年新設的2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這28家工作站中,既有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燃氣集團等傳統行業,也包含曠視科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京東等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
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地區共有552個科研流動站,約占全國流動站總數20%;博士后工作站584家,約占工作站總數18%;北京地區累計進站博士后研究人員共61840人,占全國總進站人數33%。目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形成較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2017年全球創業生態報告》顯示,北京創業生態全球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別為硅谷、紐約和倫敦。北京富集的創新資源,良好的創業生態,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締造一個又一個“雙創奇跡”。
近年來,北京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站點布局、日常管理、資金投入、學術交流等方面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逐步形成了以首都功能定位為指引,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為目標的創新型青年人才培育體系,基本實現了“學”與“用”的互動,“產”與“研”的貫通,科研成果與經濟社會效應的鏈接,為推動首都創新發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特別是去年,為提高本市博士后工作國際化程度,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影響力的青年人才,北京市開始實施博士后國際化培養工作。今年,北京市又到“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宣傳推介,并與愛沙尼亞塔林大學等簽署了聯合培養協議。
完備的學科行業覆蓋和龐大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群體,為科研創新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大量的科研成果、項目、專利需要落地轉化。建設北京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是北京市落實十九大精神、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更是為廣大博士后研究人員和合作導師創辦企業、創業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的具體服務。
石景山區正在整合各方面資源,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一流的政策環境、服務環境、人文環境,舉全區之力,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加快經濟轉型。市人社局把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落在石景山區,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下一步,市人社局將支持石景山區政府,全面落實好基地建設主體責任,積極探索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的有效運轉模式,整合各方面資源,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按照“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思路,加強平臺載體建設,統籌配置創新資源,提高服務供給質量,構建人才、技術、資本、政策相融合的創新體系,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全鏈條孵化支撐的創業生態,努力把基地建設成為全國博士后人才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高地,助力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北京市新設28家博士后工作站涉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