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考研從什么時候準備考研比較合適?如果你還不清楚,不妨看看在校生考研從什么時候準備考研比較合適的文章,如有需要及時加入陜西文都20考研交流群, 陜西文都考研網持續為您提供考研所需的相關指導信息。20考研資料共享:【互動可加群】丨官方網站【@陜西文都考研】
結合我身邊的例子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前年一個班級12人報名參加考研,幾乎所有人開始準備考研的時間都是從大三開始的,部分成績稍好的是大三暑假才開始,因為他們原本指望能保研,看到成績實在無望了才開始著手準備。結果當年就上了兩個,一個被北大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錄取,另一個本校調劑。其余10人很一致地選擇了“二戰”,經過一年奮戰,10人全部上了國家線,最后有九人被錄取,其中兩人是調劑錄取,沒錄取的一人是因為不想調劑選擇了就業。為何兩次考研結果有如此大的差別,我也跟部分同學聊過,我觀察了他們兩次備考的表現。
以第一次就考上的同學為例,考上北大的同學,原本成績就不怎么樣,所以也沒作他想,目標就是考研。雖然也是從大三開始備考,但是投入程度完全不一樣,他并沒有因為本科階段成績不好而自暴自棄,大一大二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從大二開始一直在實驗室跟導師做實驗,實踐能力特別強,可以說缺的是系統的理論。即便是備考期間,也沒有完全放下實驗室的工作,在實驗室導師和師兄師姐的幫助下完成了很多信息收集工作,也獲得了不少考試經驗,為他大三下學期沖刺階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余10人第一次考研失敗的同學,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完全是借考研的幌子,來敷衍家人,也糊弄自己,很大程度是因為貪戀學校舒適自由的環境,躲避就業,備考期間最常見的狀態是九十點起床,到教室坐上幾個小時,其中至少有將近一半時間拿著手機;另外一部分同學看上去也認真準備了,但是效率也不高,最后結果也不好。
但是第二次考研這部分同學完全不一樣,經歷了一次失敗,也沒有任何兜底的地方了,只能寄希望于考研。所以好幾位同學都在學校周圍租了房,每天結伴早出晚歸,相互督促也相互幫助,最終才有了比較理想的結果。
結合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時候開始準備考研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正常情況下,認真準備一年基本足夠了。也就是說從大三開始準備,絕對晚不了。但是考研是一項獨自完成的系統工程,從考試難度來說,也許比高考低,但從備考過程來說,難度絕對要高于高考。因為從信息收集,復習資料準備,備考過程的監督,都需要自己獨自完成,沒有人能幫助你,而恰恰很多同學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能力并不強,又容易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所以備考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松懈或者效率低下的情況。要想提高自己的效率,就不要想著別的退路,也不要給自己找太多借口,暫時放下自己的興趣愛好,特別是容易讓人分心,浪費時間的事情,堅持自己的復習計劃,養成好習慣。如果能有效地熬過備考這段時間,基本就成功了一大半。
既要保證考研準備充分,又不能讓自己太煎熬失去耐心,大三或者稍早半個學期開始確實是一個較為合適的時間,絕對不能再晚。
第一,考研的內容并不算多,兩門公共課(英語和政治),數學或專業基礎,專業課,對很多同學來說,專業課的難度似乎相對還小一些,畢竟本科階段學習有一定基礎,復習起來不難;反倒是公共課讓不少同學吃了虧。但是考研期間很多同學都會選擇輔導班,利用好了也能起到作用,這幾門課學了多年,往往并不是基礎的問題而是方法和技巧,所以需要的并不是時間堆積,而是學習方法。
第二,大學階段畢竟還有很多課程要學,大一大二課程較多,也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把主從要精力都放在考研上,必然會影響專業課學習,如果出現了掛科,肯定會影響整個學習計劃,甚至影響到畢業就得不償失了。
第三,備考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戰線拉的過長,非常容易出現疲憊感,容易出現放棄的念頭,一旦有了這樣的苗頭就很難抑制,必然影響后面備考的心情和效率。
第四,備考的時間也不能太短,從決定考研,到確定目標學校和專業,收集目標院校的相關信息,招生政策,考試范圍,參考書目等,很多同學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搞定。加上大三開學基本就已經三月份了,到十二月底考試,實際不到十個月的時間,要復習四門課內容,期間還包括做模擬題,上本科階段的課程等,有效復習時間并不是特別多,所以時間短了也不可能完成復習。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在校生考研從什么時候準備考研比較合適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