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將于本月21日至23日進行。據官網統計,2020年考研報考人數已達341萬人,比2019年增加50萬余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將考研作為“畢業出路”,招生規模的擴大也讓言論開始擔憂研究生的培育質量。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研?研究生部隊巨大正在導致“高學歷價值降低”?
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展,不僅是生訴求,也是國家需要。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多。
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更快,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加大,擴展研究生數量便是與時俱進之舉。越來越多的學生讀完本科后,因為多種原因都需要進一步深造。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亞太區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在學研究生總規模將達到290萬人,這一方針無疑正確。
當時,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單純靠體力的工作越來越少,依靠信息技術和組織管理的工作越來越多,對文明的需要也越來越多,這些都需要較高級的人才支撐。知識越來越多、分科越來越細,最基礎的的知識越來越不夠用,有必要增加學習時間,延伸學制。
還有部分人在本身學問的提高上也有需要。學習有慣性,也會“成癮”,學生樂意持續學習下去,三四十歲還在讀學位必將是常態。畢業晚、成婚晚、生孩子晚,工作大齡化是趨勢。
事實上,本科階段僅是大學的基礎教育。而對我國大學生來說,本科就被分成了“專業”,其實這是無法之舉。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所決定。
而在不少國外大學,本科教育都是通識教育,只要到了研究生階段才是分專業教育。因而,就算是本科有了“專業”,也僅是把握了知識的皮毛而已。
而對那些想在專業上更進一步的學生來說,研究生教育就必不可少。而且,還有部分學生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加入到考研大軍中,這就使考研人數暴增。
我國今后需要更多的高端的知識分子,在本科生滿大街的時代,除非是“985”或“211”、現在的“雙一流”名牌大學的本科生,否則幾乎沒有多少競爭優勢。雖然“看才能”而非“文憑論”時有顯現,但要想扭轉唯文憑論觀念,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何況,從很大程度上說,當時普通本科培育出的學生仍然水分許多,不能滿意商場對人才的要求。
而對大規模擴招研究生,是否對教育質量帶來問題,這確實值得考慮。雖然研究生的擴招絕非壞事,但暴露出的問題也值得警惕,例如,擴招是為了緩解本科生工作壓力,研究生論文質量堪憂,教授資源不足,論文抄襲變得緊張,學術腐敗速率加速等。
擴招研究生的意圖原本便是為了學術,但現在擴招中,確實“大躍進”的跡象。沒有學問的教授指導學生論文,就無法保證學生的論文質量。而且,擴招帶來的學術腐敗體現在考研、招生、論文買賣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而且催生了發布論文的中介,研究生、導師都或多或少地卷入了腐敗的圈子中,媒體對此也時有報道。
然而,即便是研究生擴招有“水分”,但只要加以注重,在培育的各個環節把好關,就能保證質量。只嚴進嚴出,高學歷不會價值降低,沒有價值降低的研究生或高學歷,只要對教育質量的不注重。
研究生培育環節有必要要有合理而科學的制度束縛和質量監控,“嚴進寬出”有必要根絕,否則,很難從根本上處理研究生的質量問題。
“名師出高徒”和“嚴師出高徒”是研究生培育中不可違背的規則。要想使國民素質全體提高,就有必要大力培育高學歷人才,這也是大趨勢。
而高學歷人才有必要當之無愧,擴展招生、擴建校舍、爭奪撥款,有必要與增強師資力量以及“嚴進嚴出”一起進行。如此,高校才能真正培育出社會所需要的高學歷人才。
專家建議
學生要對自身各方面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把目標放長遠,做好自身的發展規劃。“我有哪些優點?我想要做什么?我適合做什么?我能否培養出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決心并最終持之以恒達到目標?”只有考慮清楚這些問題,才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同時還建議,正在糾結是否考研的學生要清晰認知當前的就業環境。“讀研了不一定發展就好,不讀研也不一定發展就不好,社會各行各業具體情況不一樣。學生應審視自身、研判環境,最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就業越來越難,研究生擴招,高學歷貶值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