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專項擴招
今年我省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擴招至2.14萬人,普通高校專升本計劃擴招至2.8萬人。各高校要確保完成招生任務。重點向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投放計劃,不斷優化培養模式,提升培養質量,實現學生培養層次和就業能力雙提升。
適當延長這類研究生畢業答辯時間
適當延長理工醫等類別研究生畢業答辯、學位審核時間和次數,對湖北籍尤其是武漢籍學生要單獨制定政策,可以有更長時間、更多次數;
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
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對離校暫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可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開通畢業生就業手續辦理綠色通道,允許學生采取網絡提交、在線審核和郵寄等方式辦理就業手續;
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和錄取時間
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和錄取時間,對延遲離校應屆畢業生推遲報到、落戶等時限,嚴禁用人單位發布針對湖北學生的限制性招聘信息;在各級各部門就業指導與政策支持下,加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加大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資金、培訓、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促進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以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活動,及時發布調整后的筆試面試時間等信息;
聚力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到現代農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
建立校企合作對接平臺,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對接;
深入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充分利用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平臺,支持畢業生以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方式實現多元化就業。
通知全文
河北省教育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強化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工作舉措的通知
各普通高校:
2020年,全省高校預計畢業生40.9萬人,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畢業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20〕2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現就做好我省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一)落實落細畢業生離校前就業工作主體責任。各高校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使命擔當,把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當前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分管領導靠前指揮,定期研究、及時解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障“機構、場地、人員、經費”四到位;全面梳理就業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對本校就業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安排、再細化,精心組織實施各類就業創業活動;進一步健全學校就業、招生、教學、學工、團委、科研等機構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壓實院系和輔導員、專業導師等在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職責作用,加快形成全員抓就業的工作局面,舉全校之力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服務。
(二)準確把握就業形勢,加強就業形勢研判分析。密切關注疫情發展變化和經濟下行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對就業的影響,把防范化解風險貫穿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過程。及時跟進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畢業生簽約進展等形勢變化,密切關注畢業生心態、動態,深入研判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做到及時預測、即時預警、盡早化解。加大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頻次密度,提前分析和研判本校畢業生就業走向,及時調整和完善本校就業工作方案。
(三)加強就業統計管理,健全就業狀況反饋機制。認真落實就業統計工作“四不準”“三嚴禁”要求,對畢業生就業工作和數據進行認真核查,嚴禁弄虛作假,確保畢業生就業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加快構建畢業生個人發展成長度、社會貢獻度、用人單位滿意度等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全面科學地評價畢業生就業質量。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工作,將調查結果及時反饋到招生、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工作中,促進本校專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二、強化信息服務,實現網絡招聘活動全覆蓋
(一)建立完善校園網絡招聘。加快建設“互聯網+就業”智慧平臺,全面開通網上招聘通道,實現網上招聘活動全覆蓋、常態化,努力提高網上招聘簽約率。打通部、省、校三級就業網絡體系,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省教育廳及省人社廳等有關部門組織的網絡招聘活動。及時發布畢業生學科專業及生源信息,共享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實現人崗信息智能匹配、精準推送。
(二)強化線上就業創業指導。充分利用各類國家、省和高校教育資源,積極開發線上課程,通過在線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就業咨詢、開通心理熱線等形式,不斷豐富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深化高校間的協同合作,聯合組織有經驗的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推出一批在線咨詢指導課,建立高校間交流與聯動機制。進一步構建全過程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在教學計劃制定、課程安排,教學環節組織等各方面,促進生涯教育與人才培養充分融合。
三、強化工作舉措,積極拓寬就業渠道
(一)促進畢業生多渠道就業。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以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活動,及時發布調整后的筆試面試時間等信息;聚力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到現代農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建立校企合作對接平臺,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對接;深入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充分利用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平臺,支持畢業生以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方式實現多元化就業。
(二)實施專項擴招。今年我省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擴招至2.14萬人,普通高校專升本計劃擴招至2.8萬人。各高校要確保完成招生任務。重點向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投放計劃,不斷優化培養模式,提升培養質量,實現學生培養層次和就業能力雙提升。
(三)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軍入伍。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新入伍大學生回信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中央軍委、省征兵辦關于今年征兵工作部署,研究制定本校2020年大學生征兵工作方案,重點開展面向應屆畢業生、大學生骨干(在校學生會、班委、團委擔任職務的學生,黨員大學生)的精準宣傳動員和征集活動,將征集任務落實到具體院系、具體班級,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全程推動工作落實,努力實現征集人數和征集比例雙突破。省將對完成任務好的學校予以表彰獎勵。
(四)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用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向學生普及大學生創辦企業在工商登記、稅費減免、創業貸款、房租補貼、創業培訓、初創期創業社會保險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進一步開拓創新創業新載體,促進各校際間及校內各院系的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基地、大學生創業園、高校創業指導站、河北創業大學等創新創業平臺的交流和整合,建設政策宣傳解讀、專家咨詢指導、項目受理對接、技能培訓實訓等一站式服務平臺,拓展創新創業的實踐形式和內容;扎實推進高校眾創空間內涵建設,對標國際一流,辦出特色水平,營造創新創業大氛圍,鼓勵和支持更多畢業生自主創業,實現創新創業引領帶動就業。
四、強化服務保障,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一)加強思想教育和就業心理輔導。各高校要針對當前畢業生就業觀念多元,“不就業”“慢就業”現象突出,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焦慮情緒不同程度增加等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了解掌握畢業生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和心理疏解等工作,開通就業心理咨詢和就業幫扶熱線,幫助畢業生疏解就業焦慮情緒,減輕就業心理壓力,以積極心態求職擇業。
(二)嚴格落實相關政策規定。適當延長理工醫等類別研究生畢業答辯、學位審核時間和次數,對湖北籍尤其是武漢籍學生要單獨制定政策,可以有更長時間、更多次數;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對離校暫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可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開通畢業生就業手續辦理綠色通道,允許學生采取網絡提交、在線審核和郵寄等方式辦理就業手續;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和錄取時間,對延遲離校應屆畢業生推遲報到、落戶等時限,嚴禁用人單位發布針對湖北學生的限制性招聘信息;在各級各部門就業指導與政策支持下,加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加大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資金、培訓、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精準做好特殊群體就業幫扶。精準摸排,準確掌握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少數民族、身體殘疾等特殊群體畢業生的就業進展情況。建立就業幫扶工作臺賬,通過開展個性化輔導、發放求職補貼、開展技能培訓和優先推薦崗位等方式,對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實施“一對一”就業服務,真正做到精準幫扶。特別關心湖北籍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確保湖北籍畢業生就業率不低于學校的總體水平。
轉自:河北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