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和普通研究生一樣,周一至周五在校學習課程,固定時間上課,還有的院校會實行選課制,自己選擇一周的哪些時間上課。可以申請宿舍。學習期間檔案、戶口調轉到學校,在校期間不允許正式入職工作;
非全日制的上課形式比較多,大致可分兩種,一個是每周末上課,一個是每月集中兩次授課。
獲得證書
參加全國聯考錄取的同學,不管是全日制學習的還是在職學習的,都有學歷證與學位證。畢業證上看不出是在職學習還是脫產學習。
學費
一般來說,非全日制的比全日制的費用要高一些。
我們以2018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項目的最新學費為例,在職MBA項目學費為33.98萬,全日制MIT國際MBA項目學費則為26.98萬(與MIT合作),全日制S3 Asia MBA項目(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和高麗大學商學院三校合作,畢業獲得雙學位)學費則為29.98萬。
明顯看出,非全日制的費用要比脫產的要高一些,但是,在職研究生有一個無形的優勢人脈資源,可以提前拓展和利用,這一方面如果用單純的金錢來換算的話是沒法預估得。另外,全日制研究生要放棄2到3年的工作收入,僅從單純的經濟收入來看,這個成本顯然已經比在職研究生學費更高。
報考條件
一般情況下,MBA的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報考條件沒有差別,畢業年限都是本科3年、碩博2年、大專5年。你能報考全日制,就有資格報考非全日制。
學習年限
一般是非全日制比全日制長1~2個學期,但它們的基本學制是相同的,一般都是2年。
耗費成本
讀MBA,我們也要了解它所花費的金錢成本。全日制MBA的學費一般會更少,且可以申請獎助學金,而非全日制則無此殊榮。
然而,我們還是認為全日制的金錢成本要大于非全日制的。因為就讀MBA全日制,意味著有兩年時間處于無收入狀態,且要承擔高額的學費。而非全日制雖然學費更貴,但同學們有工作,有收入,是可以承擔的。
含金量
從證書上來看,政策改革前,非全日制MBA是單證,只有學位證而沒有學歷證,而政策改革后,無論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最終都是頒發雙證(研究生學歷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只是學歷證書上學習方式一欄會標注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學位證書上兩者相同、并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