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問題:
讀在職MBA有用嗎?非全日制MBA含金量怎么樣?
老師解答:
一、與優秀同行
正規院校的MBA朋友圈是十分強大的,你可以一次性認識50個來自各行各業,披襟斬棘一年多,終于共聚一堂的優秀同學。他們多半有著較豐富的工作經歷,有些剛走上管理崗位,有些已是帶領幾十或幾百人團隊的公司高管。但這里林晨老師并不想強調這群人的社會資源,而是單論這一人群的共性。
這是一群怎么樣的人呢?這是一群不安于現狀,愿意持續向上并切實付諸行動且獲得回報的人。要知道,對于大多數在職人士來說,備考一年意味著要不斷在放棄和平衡中掙扎,能走到聯考者往往有著過人的毅力和勇氣。能成功上岸者,更是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
與這樣一群人結伴同行,最大的益處是能獲取向上的力量。與什么樣的人同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生活狀態,也會決定你的生活狀態。
二、與知識為伍
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前幾日,香港演員馬浚偉關于論文查重率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馬浚偉已年近50,仍堅持考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EMBA,此外他還要兼顧忙碌的演藝事業,從北大畢業之后,他又馬不停蹄地報考了香港浸會大學的中醫藥學院。
如果你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唯有讀書和學習。盡管讀書和學習給個人帶來的改變和好處不時一朝一夕能呈現的,而是要日積月累、不斷內化沉淀。
功利性的的學習范圍十分狹隘,收獲也十分有限。有人會發出感慨“學習無用”、“MBA不值”,但當你看過馬浚偉,看過巴菲特每日的學習表,看過那些學歷能加分的工作崗位時,就不會有這些喪氣話啦。
終生學習的回報是不可估量的,在路上的人永遠閃閃發光。
三、與自己較勁
MBA學習中,無論是備考還是上課,對個人都是一種極致的打磨。全身心參與其中,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天花板在哪里,也才會發現那些被遺忘、隱藏的優勢,其實一直都在,只是沒機會釋放。
換言之,一個能借著MBA逆襲的人,在讀MBA之前的綜合能力也是不錯的。比如敢于嘗試、抓對趨勢和堅持到底,還有組織能力,抗挫能力等。這些不是MBA賦予你的,而是MBA挖掘到的。
所以,綜上,除了老生常談的“MBA能給你帶來學歷、人脈、專業知識”的幾點外,林晨老師更看重的是,MBA能挖掘個人的潛能、能培養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給予個人一個奮發生長的啟示。當你作出改變并獲得以上回報后,瓶頸期自然不攻而破了。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在職MBA有用嗎?非全日制MBA含金量怎么樣?”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考研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