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同學問我的,非全日制是否都是招收定向生的問題,這里明確說明一下:管綜絕大部分都是招收定向生的!(目前未發現非定向的院校)
--------------------關于非全日制----------------------
今年分數線一出,很多同學都在糾結到底要不要調劑非全。紛紛擔憂:非全日制有必要讀嗎?畢業后會不會被歧視?參加社招會不會不承認?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區別:
關于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區別,2019年8月12日出臺的《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已經明確了:
研究生的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其他政策標準完全一致。雙方都擁有學歷證和學位證,都受國家認可,只不過畢業證上會標明“非全日制”的字樣。
你報考全日制調劑非全日制的話,好處就是你可以留在第一志愿的院校或者專業內就讀(也就是我們說的校內調劑)。
----------------------關于調劑到非全日制----------------------
如果你確定被調劑到非全,或者準備調劑非全的話,需要考慮經濟的支出問題。
一般來說,非全日制的學費都要比全日制貴,而且非全日制有些是沒有獎學金的,脫產就讀的話,要著重考慮一下經濟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非全目前全都是定向招生,意味著你畢業以后沒有派遣證,不能參加社招,必須走社招的途徑,相對校招壓力要大很多。
------------------關于派遣證和三方協議------------------------
三方協議,作為國家統計應屆生就業率的依據,同時也是派遣證發放的一個證明。派遣證一式兩份:一份派遣證,一份是報到證。
派遣證是會在你畢業以后,放入你的檔案里,由國家/院校直接發到你的單位/當地的人才市場/第三方委托機構。
檔案屬于國家機密,所以一般不允許個人持有。你的單位如果擁有檔案保存資格的話,檔案就放在原單位;如果沒有的,那你的檔案會被放在人才市場/第三方委托機構;如果你沒有工作,那么檔案會被打回原籍。
報到證的話,是由你自己自行保管的,拿到報到證到你的工作單位報道,就開始計算工齡。這個一般涉及到你報考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招聘錄取的時候會用到。
非全日制最主要的就是這個派遣證和第三方協議的事兒。因為國家政策的原因,現在的派遣證和第三方協議每個學校都不一樣,所以需要你主動打電話過去詢問相關政策才行。
--------------------關于定向和非定向問題------------------
首先你要明確,定向和非定向不是非全的專屬,全日制同樣存在定向和非定向。很常見的定向,就是你入學前已經有工作單位,和學校、工作單位簽訂了協議,畢業后需要回原單位上班。工作單位一般會提供一定的福利。非定向的話,則是入學前沒有工作單位,我們大多數全日制都是這個類型。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要求非全定向,也就意味著你必須有工作(也可以是工作證明即可,你懂的),具體的要看學校的要求。
非全日制定向
在職不脫產,在學期間仍屬原單位員工,人事檔案、戶口關系等不轉入招生單位,須在錄取前由用人單位、考生與招生單位簽訂三方委托培養協議書,畢業后回原單位工作,畢業時不能申請派遣。
非全日制非定向
在職不脫產,考生錄取后人事檔案等關系須轉入招生單位,可辦理戶口遷移手續。畢業時可納入派遣計劃,依據學生意愿可發放三方協議和辦理派遣手續,具體辦法參照教育部當年最新政策執行。
---------------關于非全日制認可度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非全日制認可度肯定是比不上全日制的。但是就未來的發展形勢而言,其實未來非全日制的認可度可能會普遍提升。比如部分事業單位招考公務員時,已經開始認可非全啦。
目前,非全日制雖然國家認可,但不排除有些就業單位并不認可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同業也是客觀存在的。
另外,像BAT,網易、頭條、小米、華為這些,在招聘時明確接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不過,如果你是應屆生的話,建議還是盡量去就讀全日制為好。畢竟非全看中的是工作經驗,而且就學費而言,你沒有固定工作的經濟來源支撐,還是比較困難的。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全只招定向,非全與全日制有什么區別?值不值得讀?”的相關內容,不管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大家都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選擇,順著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努力就行,研究生只是提供一個機會,一個平臺給你,不管上岸成功與否,這些知識是你永遠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