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率是什么?
保研率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學校保送研究生的比例。
保研率=免推人數/學生總數
一般來說保研名額是教育部按需求計劃分配到各個學校的,按照應屆本科生人數的15%上下確定,對于沒有研究生院的211高校一般按照本科生人數的5%,其他學校為2%分配保研名額。
保研率是如何制定的?
關于大學保研率,國家是這樣規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保送研究生名額一般按該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15%左右確定。
對未設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5%左右確定。
經教育部確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學校,按教育部批準的基地班招生人數的50%左右,單獨增加推免生名額,由學校統籌安排;對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適當增加推免生名額。
設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接收該校推免生的人數,不得超過該校推免生總數的65%,其中地處西部省份或軍工、礦業、石油、地質、農林等特殊類型的高等學校,上述比例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75%。
哪些大學保研率高呢?
據統計,通常情況下,這些學校或專業保研率比較高:
1、雙一流大學保研率較高
通過教育部的規定就可以看出,雙一流學校的保研率會遠遠高于其他普通學校。雙一流學校原本就吸收了全國大部分的優質生源,同時又具備國家支持的專業和培養基地,保研率高自不必多說。
2、各校優勢學科保研率高
在高校中,優勢學科代表了一所高校最高的學術水平及辦學水平,同時也基本上集結了高校所有最為有利的辦學資源——生源、師資、教學設施、實驗室。因此保研的資源也就會向其傾斜。
3、基礎學科保研率高
由于基本上所有的綜合類院校、師范院校,甚至理工科院校都或多或少地開設有基礎學科,且碩博點眾多,因此保研成功的概率就會很高。加之基礎學科大多為長線專業,多偏向理論研究,如文科的文學、歷史、哲學,理工科的數學、物理、化學等,這些專業一般都需要深入做研究,因此讀研成了一種趨勢。
當然,這里并非鼓勵大家學基礎學科,做基礎學科的研究,也需要你有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和毅力,可不是誰都讀的下去的。
下面就是各大院校保研率排名:
(PS:數據來源于“博雅數據庫”;另外,本文數據涵蓋大部分對外公示保研人數的學校,還有一些學校暫未發布相關數據,不計入排名。)
保研率最高的是北京大學醫學部,高達65%。超過了學生總數的一半!要知道北京大學醫學部在高考時候就是單招,一般來說考入北大醫學部的本科生大部分會直接讀本校碩士,保研率高就可以理解了。
再看其他學校,就拿復旦大學來說,如果100個人考入復旦大學的研究生那么就有32個保研的,這樣原本100個招生名額就只有68個了,這68個人還包括強軍計劃,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的學生。這樣一來,給參加統考學生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保研率高的學校,廝殺極其嚴重!
為什么高校偏愛推免生?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還是重在做學術、搞研究。雖然專業碩士已逐漸占據半壁江山,但大學以及大學教授的觀念還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學術能力依舊是他們對學生最單一的評價和期許。
其實大家都知道,大部分本科生報考研究生的動機并非為了學術,而是為就業鍍金,以備將來找個更好的工作或是延遲就業,導師也是再清楚不過了,這些統考生就成為導師眼中的“目的不純”者。如此,推免渠道似乎是保證招到更為優質和更為合適的學術生源的唯一辦法。
不少高校教授認為,對比推免生和統考生后發現,不管是個人的科研能力,還是眼界視野,推免生都要略勝一籌。
所以與其把機會賭在茫茫海選的統考,轉頭看向保研,要么就是本科已經接觸了四年知根知底是否適合做學術的學生,要么就是準入門檻更高的夏令營+推免程序。這么看來,也不難理解為何校方導師偏愛推免生了。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這些學校保研率太高,最高達到65%!21考研黨慎報”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考研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