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題四大專題考點終極預測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第二部分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專題一:改革開放40周年與全面深化改革(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與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1)如何理解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2)如何理解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3)結合小崗村40年的變遷,如何看待“改革并非坦途”和“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4)如何理解“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5)如何理解習主席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會越開越大”?(為什么說:“全面開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
【答案要點】
(1)改革作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許否定和拋棄我們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那種原來意義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它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2)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前途命運,關系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改革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改革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方向前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3)小崗村四十載的變遷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生動寫照,小崗的前進之路也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改革并非坦途:從“認識起伏”到“人心思進”,因此要辯證即一分為二看待小崗村40年的變遷,既要看到發展中的成就,也要看到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深化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改革并非坦途”說明改革過程總會遇到問題,比如思想認識落后、在經濟探索中走的彎路等。“唯有改革才有出路”說明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是城鄉發展的關鍵抉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停滯和倒退沒有出路,要將改革進行到底。改革過程中并非坦途也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4)“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說明改革開放對中國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改革開放40年中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也出現了歷史性變革,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生產力總體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前列,對世界的貢獻率達到30%。
改革開放40年,在這一探索過程總結了成功的經驗,為后續繼續深入改革提供借鑒,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歷史性難題,為進行創新性探索提供啟發。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傳播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實踐證明,我們走改革開放這條路是一條正確道路,只要鍥而不舍、一以貫之、再接再厲,必然創造出新的更大奇跡。
(5)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
首先,抓住機遇擴大開放是我們的寶貴經驗。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正在實現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轉變,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實踐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堅持對外開放,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才能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次,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經濟加速融合的時代,只有打開國門搞建設,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才能獲得更多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才能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這一重大工作部署,既包括開放范圍擴大、領域拓寬、層次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創新、布局優化、質量提升,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專題二:美麗中國建設
(1)結合“傾力保護”和“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說明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性。
(2)“中華水塔”守護,給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哪些啟示?
【答案要點】
(1)“傾力保護”和“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是從自律和他律兩個方面加強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都充分說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生命共同體。
(2)荒山綠了---生態好了---群眾富了,傾力守護“中華水塔”的成功案例,說明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的重要性。正所謂: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要實現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用制度保障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需要做好的工作是:一是推進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二是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三是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四是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我們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
專題三:文化自信與文化強國建設
(1)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析為什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從文化自信角度,談談我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答案要點】
(1)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體原因如下:
①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②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迫切要求我國由一個文化資源大國轉變成為一個文化強國,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積淀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2)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弘揚者,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既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孕育形成了革命文化傳統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因此,堅定文化自信可以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信,有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是政府主導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注重社會效益;文化產業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市場主導注重經濟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提升文化軟實力。首先要努力弘揚中華文化,推進中華文化創新發展,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其次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注重國家形象塑造,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再次要加強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提煉與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和傳播渠道,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提高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知曉率和認同度,實現文化軟實力提升“形于中”、“發于外”。
專題四:健康中國建設與保障和改善民生
(1)從“健康中國”發展大會的召開來看,我們應該如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2)解決醫改這道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辦法”是什么?
(3)近年來溧水區的健康事業發展實現了三個“變”,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何啟示。
【答案要點】
(1)建設健康中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全面、系統、準確地把握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要義和基本思路,統籌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等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指導思想;突出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用中國辦法破解醫改世界性難題;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健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基本與非基本的關系,絕不走全盤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
(2)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預防為主,重視重大疾病防控,重視重點人群健康,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3)近年來溧水區的健康事業發展實現了三個“變”,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重要啟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事關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必須從國家層面統籌謀劃推進。
這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支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從小康向富裕過渡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更加追求生活質量、關注健康安全,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這必然帶來層次更高、覆蓋范圍更廣的全民健康需求。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可以更加精準對接和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專題五:民營經濟與現代化經濟體系
(1)如何保障民營經濟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作用?
(2)結合時代背景,說明建設現代化體系的必然性。
【答案要點】
(1) 民營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充分彰顯了民營經濟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保障民營經濟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第二,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三,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第四,完善政策執行方式。第五,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第六,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2)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簡言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二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三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發展的必然。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題四大專題考點終極預測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