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問題
湯老師,我聽課都聽懂了,但是看到題目還是無從下手?于是我看了下答案,感覺好簡單。為什么課能聽懂,做題就不會?
湯神回答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理論,這個理論的名稱叫作“最近學習區”,這個理論的關鍵思想是“每一個學習者他在接受教育時有兩種能力水平,第一種是在老師幫助下達到的水平,這是個人的潛能水平,而另一種水平就是真實水平,真實水平指的是在完全沒有老師幫助下,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兩個能力水平之間,存在一個差距,這個差距叫作“最近發展區”。很多同學聽得懂卻做不出來題目說明這兩個能力的差距很大。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彌補這個差距呢?
大家平時都會聽我的課,聽起來很明白,但是我認為你這個就跟學駕照一樣,教練在你面前模擬了一遍流程,可是你一上手還是不會?
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沒有去思考我這樣分析問題的思路,就好比我在你們面前建了一棟房子,我肯定是先把模型設計好,再去把信息納入進去,再使用材料,再按照進度搭建,這是一環環的步驟。
這些步驟的背后就是我的思路,但我講課的時候會直接在你們面前展示出來我建房子,你們也會看見流程,可是流程背后的一整套體系我也沒有講,所以你們只會欣賞到房子搭建的過程,卻很難體會到背后的體系。
那么大家不禁會問,為什么你不講呢,我當然想講,但是這個要花的時間就太多了,而且是我多年反復思考以及反復實踐得來的屬于我自己獨特的體系,無法直接照搬到你們的大腦中去。
如果說你已經開始試圖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了,并且有一套方法了,那么還是出現不會做題這種問題,我認為問題就是出在做題策略上面了。
數學是一個個知識點,當然也會有混合題,對于單一知識點題目其實你根本不需要做太多,如果你反復做,我認為都是無用功;對于混合題來說,你不能渴望能夠全部吃下,因為你的體系無法成為完美體系,只能無限接近,所以難免有題目是你無法掌握的。
那么這個時候你要開始留心眼了,這道題用了哪幾個知識點,用了哪幾種解題思路,你必須大量的去接觸這些題目,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你的心中有了一部做題法典,猶如銀河中的萬千恒星,你能快速建立各個行星間的聯系,從而迅速的解決問題!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數學湯家鳳,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