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網上報名時間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預報名時間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政治:馬哲必考知識點匯總(十一) ????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101、“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所以人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的說法是錯誤的。
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它對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續的作用。它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社會的生產方式。
102、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上層建筑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起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反之,則相反。
103、區分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社會基本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及每一社會形態的始終,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在一定階段的集中體現,具有階級性,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也不同。
104、現代社會知識的作用日益突出,,但這沒有也不可能改變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基本事實,因為科技的產生要以物質生產的發展為基礎,科技社會作用的發揮,離不開與物質生產的結合,科技的發展也需要以物質生產的發展為前提。
105、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唯一創造主體,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不是隨心所欲的,要受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
106、個人(包括歷史人物)不是歷史的創造者,但由個人組成的群眾則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因為個人與群眾的關系,實質上是部分與整體關系的體現。
107、歷史唯物論是歷史一元論,不是歷史多元論,是物質生產決定論,不是精神意識決定論。
108、不要混淆歷史觀的核心問題與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歷史觀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問題。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109、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都具有客觀性,生產力是客觀力量,生產關系是客觀關系。經濟基礎是社會的物質關系,上層建筑(思想、政治)是社會的思想關系。
110、區分生產方式的構成、社會形態的構成、社會文明的構成、社會基本結構的構成。
生產方式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社會形態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社會文明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構成;社會基本結構由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構成。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馬哲必考知識點匯總(十一) ????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庳熉暶鳎罕菊舅峁┑膬热菥鶃碓从诰W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