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網上報名時間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預報名時間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政治:馬哲必考知識點匯總(七) ????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61、人的認識能力與實踐能力既無限又有限。從整個人類角度看,人的認識與實踐能力是無限的(至上的);但從某一時代的群體和具體的個人而言,人的認識和實踐能力是有限的。
62、要劃清哲學上主要的理論界限,清楚它們的對立所在。
(1)唯物論和唯心論,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它們在世界本原問題上對立。
(2)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它們在世界能否被認識問題上對立。
(3)一元論和二元論,它們在世界是否統一的問題上對立。
(4)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觀,它們在世界狀態問題上對立。
(5)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是兩大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它們在社會的本質和歷史的創造者問題上對立。
63、要區分認識的基礎、對象、本質和起點。認識的基礎是實踐;認識的對象是客體或客觀事物;認識的本質是能動反映;認識的起點是感覺。
64、主體與客體除了相互依賴之外,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在生產實踐中,主體客體化,即人的知識、能力、目的等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物化;在消費認識中,客體主體化,即外部事物及其規律,內化為人的體力和智力等本質力量。
65、認識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不能混同于主觀與客觀的關系。認識主體是人,客體是人的活動指向的對象;主觀是人的思想,客觀是物質世界;認識主體與客體在認識過程中相互依賴,缺一不可,而主觀是客觀的反映,客觀不以主觀為轉移。
66、認識是反映和創造的統一,反映在創造中實現,創造以反映為前提,兩者統一的基礎是實踐。只講反映否認創造的觀點是機械反映論,只講創造否認反映的觀點是先驗論。機械反映論和先驗論都是錯誤的。
67、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是就人類總體而言,在個人的知識結構中,則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之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不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而是源與流的關系。
68、中國傳統知行觀既有唯物主義的,也有唯心主義的。荀子、墨子、張載、王夫之和孫中山等是唯物主義知行觀的主要代表。其思想可概括為行先于知。老子、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等是唯心主義知行觀的代表。其基本思想可概括為知先于行。
69、認識開始于感覺,這是正確的觀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可接受。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在感覺問題上的分歧在于,感覺是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70、經驗論和唯理論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義經驗論與唯心主義經驗論的區分在于,是否承認感性經驗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唯物主義唯理論與唯心主義唯理論的區分在于,是否承認理性認識是對客觀客觀事物的反映。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馬哲必考知識點匯總(七) ????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