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政治分析題核心考點預測(三)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1989年國內發生了政治風波,國際上西方國家聯手對華實施“制裁”,內有分歧,外有壓力,中國的改革開放面臨著復雜形勢和嚴峻考驗。鄧小平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斬釘截鐵地說:“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下去。國際和國內都很關心這個問題。要繼續貫徹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連語言都不變。十三大政治報告是經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一個字都不能動。”
鄧小平以極其敏銳的洞察力,堅定的信念和意志,抓住問題的關鍵,剖析疑惑的實質,緊緊圍繞改革開放這個主題,連續發表重要談話,一招一式神態鐵定,一言一語擲地有聲,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引導人們繼續前進。
——摘編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材料2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蓄澎湃動力,為世界作出新貢獻。
“我們要把握世界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3年前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出的鏗鏘之聲,正在全球產生日益廣泛的回響。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息。今天的中國,正置身“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重大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也是關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習近平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的話,吹響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進軍號。“只有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深入,真正用好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才能破解深層次的利益矛盾,破除積存多年的頑癥痼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遲福林說。
——摘自《新華網》(2018年4月10日)
請回答:
?。?)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
?。?)運用社會主要矛盾原理分析,為什么要“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可以丟掉鄉村僅顧城市。必須深入思考我國鄉村的地位,必須更加重視鄉村,讓鄉村盡快跟上國家發展步伐。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底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必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大任務,確保“三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中不掉隊。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8年1月)
材料2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東北三省考察時強調,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他同時指出,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習總書記的論述和囑托,給當地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讓廣大農民與干部職工備受鼓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考察時強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北大荒的土質要不斷優化,不能退化;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七星農場場長彭榮君表示,他們將牢記囑托,堅持可持續發展方向,把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擺在優先位置。
——摘編自新華社(2018年10月4日)
請回答: (1)如何理解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 (2)如何更好地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5.【答案要點】(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革命,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二次革命,把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改革作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許拋棄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改革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也是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它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改革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活力生機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制約美好生活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些制約因素需要用全面深化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
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前途命運,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了適應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變化,同時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需要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才能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的福祉,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6.【答案要點】(1)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第一,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實施國家農業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鄉村。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墾,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全面普查動植物種質資源,推進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和利用。
第二,推動農業清潔生產。加強農業投入品規范化管理,加快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探索農林牧漁融合循環發展模式,推進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
第三,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
7.【答案要點】(1)創新始終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從全球范圍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到引領世界制造業的制造強國的轉變,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離不開創新驅動。從我國發展的歷史與現實來看,創新驅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而言,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更好引領新常態也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要把握好基本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攻克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要求;要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抓緊出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和部署,抓緊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力量、協同攻關;要堅持提高發展的質量,培育與弘揚以優取勝的品質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實現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分析題核心考點預測(三)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